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度一山房

关注设计,关注生活,关注艺术家居。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大颠和尚注心经10  

2011-10-23 16:10:03|  分类: ●心经三注及13个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且道到这里,似个什么?常忆江南三月里,鹧鸪啼处百花新。

空即是色

诸佛菩萨,见十方世界,只是一空界,平等无二。有情、无情,著相分别,见种种相,随声逐色,出胎入胎,不知不觉。圣贤不见有色有空,内外无分别,常自寂灭相,光明动耀,遍周沙界。安色空二字,俱不可得。

会么?亦无空,亦无色,布袋和尚[1]逢拾得[2]

受想行识

因有眼故,便受其色。因有色故,便受其想。因有想故,便受其行。因有行故,便受其识。因有识故,便有六根。因有六根,便有六尘。因有六尘,便有六识。因有六识,共成十八界。因有十八界,便有四大、五蕴。因有四大、五蕴,便起六十二见,便起八万四千差别相。随声逐色,流浪生死,终无止住。若要生死断、轮回息,但从一根照破,令四大、五蕴净尽,廓然无我,当下空寂,直下承当。空劫以前自己,寂而常照,照而常寂,寂无所寂,唯见于空,空无所空,八万四千,尘劳妄想,一时顿息。此时,人亦空,法亦空,二相本来同。

会么?佛祖位中留不住,夜来依旧宿芦花。

亦复如是

既无我故,万法皆无,总归于空,唤作万法归一,不落第二见。到这里,言语道断,心行处灭[3],动念即乖,安排即错。文殊 


[1] 〖布袋和尚〗五代梁时明州奉化布袋和尚,自称契此。又号长汀子。形裁腲脮。蹙额皤腹。出语无定。时号长汀子。常荷一布袋入,见物则乞。一日,有僧在前行。师拊其背。僧回首。师曰:“乞我一文钱。”曰:“道得即与。”师放下布袋,叉手而立。保福和尚问:“如何是佛法大意?”师放下布袋。福曰:“为只如此,为更有向上事?”师负之而去。梁贞元三年,端坐岳林寺盘石,说偈曰:“弥勒真弥勒,分身千百亿。时时示时人,时人自不识。”遂入灭。后现于他州,亦负布袋而行。

[2] 〖拾得〗唐代天台山国清寺隐僧。姓氏籍贯不详。初,丰干禅师偶于赤城道中遇之,以为无家弃儿,遂携至国清寺付僧抚养。既长,任食堂香灯之职。一日,登座与诸佛像对盘而食,复呼陈如为小果声闻,旁若无人,执箸大笑,僧乃驱之,罢其职务,供役厨下。平素状类颠狂,与寒山为友,恒拾众僧残食菜滓,盛于竹筒,寒山来必负去。寺有护伽蓝神庙,每日供食为鸟所食,拾得乃以杖击神像曰:“汝食不能护,安护伽蓝乎?”是夕,神附梦与全寺僧众曰:“拾得打我。”明日诸僧说梦相同,一寺纷然,始知其为非常之人。当其寺僧布萨时,拾得驱牛至僧堂前曰:“我不放牛也,此群牛者多是此寺知僧事人也。”并呼亡僧法号,牛各应声而过,举众错愕。台州刺史闾丘胤问丰干,天台国清寺是否有贤达,丰干答曰:“寒山文殊,拾得普贤,当就见之。”闾丘胤乃入寺,拜二大士。二士走曰:“丰干饶舌,弥陀不识,礼我何为?”二人连臂笑傲出寺,后不知所终。时当道翘集录寒山诗文,于寺内土地神庙壁,见师所题之诗偈,遂附于《寒山集》中。

[3] 言语道断,心行处灭〗“言语道断”谓言语之道断绝,即“言语思想所不能及”之意。旧译《华严经》卷五云“远离取相真实观,得自在力决定见,言语道断行处灭。”《大智度论》卷五云:“言语已息,心行亦灭。”“言语道断”常与“心行处灭”一词连用。心行处灭,意指心行之处灭绝,谓远离概念思维之情境。《摩诃止观》云:“言语道断,心行处灭。”《大乘起信论义记》云:“离心缘者,非意言分别故,心行处灭,非思慧境。”即谓法性真如之理,不可用言语说明,亦非分别思慧可知。《起信论疏笔削记》卷七亦云:“心行处灭者,以相是心之行处,行犹缘也。既离于相,心无所缘。所缘既无,能缘亦绝,无相真理何思慧之所及乎?”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212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