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度一山房

关注设计,关注生活,关注艺术家居。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金刚经解义100  

2011-11-01 19:05:07|  分类: ●金刚经解义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○一体同观分第十八

须菩提。于意云何。如来有肉眼不。如是。世尊。如来有肉眼。须菩提。于意云何。如来有天眼不。如是。世尊。如来有天眼。须菩提。于意云何。如来有慧眼不。如是。世尊。如来有慧眼。须菩提。于意云何。如来有法眼不。如是。世尊。如来有法眼。须菩提。于意云何。如来有佛眼不。如是。世尊。如来有佛眼。[1]

一切人尽有五眼[2]。为迷所覆,不能自见[3],故佛教除却迷心,即五眼开明。念念修行般若波罗蜜法,初除迷心,名为第一肉眼。见一切众生,皆有佛性,起怜愍[4]心,是名为第二天眼[5]。痴心不生,名为第三慧眼。著法[6]心除,名为第四法眼。细惑[7]永尽,圆明徧照,名为第五佛眼[8]。又云,见色身中有法身,名为天眼。见一切众生,各具般若性,名为慧眼。见性明彻,能所永除,一切佛法,本来自备,名为法眼。见般若波罗蜜,能生三世一切法,名为佛眼。


[1] 僧肇《金刚经注》:“相尽照极,五眼净矣。道成由乎行立,净国本于化物。国净则化周,五眼必净,道极化周,本愿备矣。如来一念照达三世,何用五眼之异乎?于化境别为立耳。”

[2] 〖五眼〗《智论》云:“肉眼,见近不见远,见前不见后,见外不见内,见昼不见夜,以此得故求天眼。天眼,见和合因缘生假名之物,不见实相,所谓空、无相、无作、无生、无灭,如前、中、后亦尔,为实相故求慧眼。得慧眼,见众生尽灭一异相,舍离诸著,不受一切法,智慧自内灭,是名慧眼。但慧眼不能度众生,无所别故,以是求法眼。法眼,令是人行是法、得是道,知一切众生各各方便门,令得道。证法眼不能遍知度众生方便道,以故求佛眼。佛眼无事不知,覆障离密无不见知者。”《人天眼目》:“如何是肉眼?憎爱何足贵,贪嗔事转多。如何是天眼?恢恢常不漏,历历太分明。如何是慧眼?金地遥招手,江陵暗点头。如何是法眼?青山常不露,遍界不曾藏。如何是佛眼?慈悲利一切,方便有多门。”《虚堂和尚语录》:“举鹿门真和尚因。韶国师到问:‘近离甚处?’云:‘谷隐夜宿庞居士。’岩门云:‘五眼之中,那个是正眼?’云:‘久向鹿门。’门云:‘者一片田地,干尔甚事?’国师云:‘话头何在?’别国师云:‘饥不暇择食。’”

[3] 《少室六门》:“问:‘云何自心现量?’答:‘见一切法有,有自不有,自心计作有。见一切法无,无自不无,自心计作无。乃至一切法亦如是,并是自心计作有,自心计作无。又若人造一切罪,自见己之法王,即得解脱。若从事上得解者,气力壮。从事中见法者,即处处不失念。从文字解者,气力弱。即事即法者,深从汝种种运为,跳踉颠蹶,悉不出法界,亦不入法界。若以法界入法界,即是痴人。凡有所施为,终不出法界心。何以故?心体是法界故。’”

[4] 〖怜愍〗据《菩萨善戒经·如法住定心品》载,菩萨于诸有情起七相怜愍,即: (一)无畏怜愍。指菩萨于诸有情,以无畏力,起怜愍心,随顺众生身、语、意三业,利益安乐。(二)真实怜愍,非烦恼爱故。菩萨于诸有情,如法怜愍,利益一切,而终不以非法、非律、非贤善行劝化有情,乖违于理。(三)不愁怜愍。指菩萨于诸有情,殷勤怜愍,随其所宜,发起一切饶益事业,而心无忧悔。(四)不求怜愍。指菩萨于诸有情,不待求请,而自起怜愍,为作利益。(五)不爱怜愍。指菩萨于诸有情,无爱染心而起怜愍,广饶益于他,不祈恩报,亦不希望当来之果。(六)广大怜愍。指菩萨于诸有情,起怜愍心,至广至大,虽遭遇一切不饶益事,宁可自身受苦,终不弃舍,令其安乐。(七)平等怜愍。指菩萨以如上种种怜愍众生功德相状,普于一切平等饶益,无有分限。

[5] 〖天眼〗以色界四大所造清净之眼根,前知粗细、远近一切之诸色,及众生未来生死之相者。此有修得、生得之二种,在人中依禅定于肉眼上彼修得净眼者,谓为修得之天眼;生于色界诸天自得此净眼者,谓为生得或报得之天眼。《智度论》五曰:“于眼得色界四大造清净色,是名天眼。天眼所见自地及下地六道中众生诸物,若近若远、若粗若细诸色,莫不能照。”《大乘义章》二十本曰:“天趣之眼,故名天眼。”《观无量寿经》曰:“未得天眼,不能远观。”《无量寿经》下曰:“天眼通达,无量无限。”

[6] 〖著法〗谓执著于法,或指执著之念及所执着之事物。又以为于五蕴假和合之身中有“实在之我”而执著之,称为著我。执著于事物之妄想,则称为著想。

[7] 〖细惑〗于枝末无明中,有微细惑与粗强惑相望之惑品,以微细惑甚能固持粗强惑,且为其所依住。又微细与粗强二惑亦能彼此固持,相互依住。圆教十信位中,由始觉之功,见、思粗惑既已断竟,尚余无明细惑未破,所觉之理,非真本觉,唯得名为相似,此名相似觉。

[8] 〖佛眼〗佛名觉者,觉者之眼云佛眼,照了诸法实相之眼也。又别于前之四眼,四眼至佛则总名为佛眼。《无量寿经》下曰:“佛眼具足,觉了法性。”同《慧远疏》曰:“前四是别,佛眼是总。”《法华文句》四曰:“佛眼圆通,本胜兼劣,四眼入佛眼,皆名佛眼。”《毗尼止持音义》曰:“谓具肉天慧法四眼之用,无不见知。如人见极远处,佛见则为至近。人见幽暗处,佛见则为明显。乃至无事不见,无事不知,无事不闻。闻见互用,无所思惟,一切皆见也。”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57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